第一层用种量为三分之一,第二层为三分之二。喷水量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和增多而增加,一般晴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主要向空间和地面喷水,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切忌床面大水浇灌,造成菇蕾枯黄死亡或使培养料积水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召开培训人员会议,统一思想,签订培训工作责任状。要对培训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并通报。各级各有关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平菇种植技术培训
1、栽培季节
主要根据平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对温度的要求确定。具体时间由于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异,一般在自然气温下,从当年8~9月至次年3~5月都可栽培平菇。
2、培养料及其处理
可用于栽培平菇的培养料很多,如稻草、蔗渣、棉籽壳、玉米芯、木屑等都是。但在栽培前要进行消毒处理,方法是用0.5%的石灰澄清液浸料一夜后,用清水冲洗至PH6.5~7;或用沸水浸泡半小时;然后加入麦皮、石膏粉等辅助料拌匀上床播种。
也可将培养料混合堆积3~5天,使料温上升倒65℃时趁热上床,待料温下降到30℃以下时再行播种。
3、铺料播种
栽培前一天先把菇房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把培养料搬入菇房上床,铺7厘米厚、压实,撒播一层菌种(也可点播以6×7厘米在床面上打穴播种),然后按同样的方法铺第二层料和播第二层菌种。第一层用种量为三分之一,第二层为三分之二。
播种后用木板压实,使菌种与培养料紧密相贴;覆盖上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培养,以利菌丝恢复生长和蔓延。
4、管理
菌丝生长阶段:播种后2~3天菌丝开始萌发,经15~20天菌丝迅速蔓延床面,这阶段应尽量避免揭开薄膜,温度控制24~28℃之间;若温度过高,可适当掀动塑料薄膜,通风降温。出现床面有黄、绿、黑等霉菌感染,要及时夹除或撒石灰、多菌灵混合粉控制。
发现床面和薄膜积水过多,要用布把积水吸干,并抖动薄膜,甩去水珠。当菌丝长透床底,料面开始形成原基时,立即揭去薄膜,喷些雾化水保持料面湿润。同时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原基分化和子实体的形成。
出菇阶段:当床面出现黄水,说明菌丝即将扭结产生小菌蕾,室温要降到20℃以内,并加大昼夜温差,刺激早出菇,多出菇。喷水量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和增多而增加,一般晴天早晚各喷水一次,主要向空间和地面喷水,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左右。
切忌床面大水浇灌,造成菇蕾枯黄死亡或使培养料积水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菇。如料面板结,菌丝长成老皮,难以出菇,应及时用小铁耙在床面进行浅层抓菌,深度不超过0.5厘米,以促使菌丝尽快扭结出菇。
5、采收
出菇后约7~10天,小菇蕾由白色转为灰黑色,菇体逐渐分开,并迅速长大,颜色转为青灰,最后菌盖充分展开呈淡黄褐色或浅灰白色就可采收。
每批采收后,要及时整理床面,捡去残根和死菇,并将料面整平压实,停止喷水2~3天,然后恢复喷水,约7~10天,又可长出第二批菇,一般可采4~6批菇,每百公斤培养料产鲜菇60~100公斤。
扩展资料
平菇孢子形成以12℃~20℃为好,孢子萌发以24℃~28℃为宜,高于30℃或低于20℃均影响发芽;菌丝在5℃~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4℃~28℃;形成子实体的温度范围是7℃~28℃,以15℃~18℃最为适宜。
平菇属变温结实性菇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度变化越大,子实体分化越快。所以,昼夜温差大及人工变温,可促使子实体分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菇室内栽培
农业技术培训的内容有哪些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农业技术推广应用为切入点,结合“两基”农技培训和扫盲工作,切实加强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标要求
通过对农民的培训教育,使农业科技入户率达90%以上,每个农户有一人能掌握2—3门实用技术,使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实现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不低于50%。
二、培训对象、内容和方式
1、培训对象
全县农户中的青壮年农民、在校初高中学生、乡镇党政、事业单位干部、村组干部。
2、培训内容
(1)常规农业实用技术季节性培训
(2)特色产业技术培训
(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培训的主要技术包括:推广两杂良种、玉米单株育苗移栽技术、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玉米宽厢宽带种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病虫综合防治技术、脱毒马铃薯、红薯种植技术、红粮栽培技术、油菜育苗移栽技术、旱地分带轮作技术、畜牧生产技术。
3、培训方式
采取“三个一”(即发一本技术小册子,讲一堂技术辅导课,办一个现场培训示范点)的形式。在各个不同的季节有针对性地对农业主导产业所需的实用技术进行培训。县培训到乡镇、村,乡镇培训到组、到户。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对一些重点产业、重要环节,入村、入组进行培训,指导办点示范,进行现场讲解。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月10日—2月30日这一阶段由县农业局牵头,畜牧、教育、科技、农机、红粮办、团委妇联等部门配合组建由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培训工作组,并编写培训资料、讲稿、印制农技知识小手册。工作组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培训4个乡镇,印制小手册15万册(每户一册);由乡镇组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分村组建培训组。召开培训人员会议,统一思想,签订培训工作责任状。
第二阶段:实施培训阶段,3月1日—10月30日,这一阶段主要是根据各个农时季节和本区域的主导产业的技术需要进行面对面的培训。3月—4月主要培训玉米、水稻、红粮、红薯、果蔬的栽培技术,畜禽防疫治病技术;5月—7月主要培训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月—10月主要培训小麦栽培技术的旱地分带轮作技术、油菜育苗移栽技术、旱地宽厢宽带种植技术、中药材管护技术、马铃薯栽培技术;在这个阶段同时要开展“阳光工程”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11月—12月。这一阶段主要对培训工作进行总结,总结经验,找出差距,查漏补缺。要对培训工作进行绩效评价并通报。
四、加强领导,通力协作,努力完成培训任务
这次培训工作是农业生产的现实需要,也是“两基”工作的现实需要,更是现代化农业建设的现实需要。各级各有关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通力协作,各履其职,各尽其责,努力完成培训任务。县人民政府成立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各乡镇也要建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制,拟定培训计划、培训方案,组建工作队伍。组织培训技术人员,发动培训对象,形成农业技术大培训的氛围,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那有农业技术免费培训
许多县镇政府农业技术中心每年都有免费培训,你可以跟当地联系。上“一亩田农业网”也能学到很多东西。关于蘑菇种植培训
蘑菇种植这个东西其实简单,经过他们的培训,基本的操作是会的。然而他们的培训收钱几千元,我觉得不值。这行业的钱其实没有传说的那么好赚,非常辛苦。搞这个行业的基本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
我都自己种植了许多,在家里或者小规模的生产。
当然我不是培训出来的,我是视频学习,加上我亲自到大棚种植的农民那里参观、看他们如何管理。
你要是有心,可以跟个种菇农民交朋友,给他几百元或者请客吃饭、几条便宜香烟就够了。你学到的东西(包含市场的情况)比去学习班要多得多。呵呵 祝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