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成病原因,将植物病害分成两大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而非侵染性病害则没有以上特点。霉状物由病原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构成。紫卷担菌引起紫纹羽病,该菌产生紫红色网络状菌丝束,覆盖在病株附近的地面上。有些病毒侵入植物后,会有隐症现象,即不产生表观症状,但植物长势衰弱,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类菌原体的形态、结构及对抗生素的反应与侵染人和动物的菌原体相同。
植物的病害有哪些类型?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受到致病生物的侵染,或是环境条件超过植物的适应范围,使植物生理代谢功能的正常进行发生障碍,最后表现为外部形态上的异常变化甚至局部或全株死亡,即为植物病害。
按照成病原因,将植物病害分成两大类: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是由致病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侵染而引起的,病体间可相互传染或传染至健株,多数植物病害属于此类病害;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不正常的环境条件如旱、涝、冻、热、缺素、中毒等引起的,病体间不能相互传染或使健体受传染,部分植物病害属于此类病害。
侵染性病害都有病原物侵入植物、在植物体内扩展蔓延并使植物发病的侵染历程,而且在田间发病一般都有由点(发病中心)至面(全田普发)到流行(大范围内严重发病)的现象;多数侵染性病害在生长季中有多次再侵染,少数病害(小麦散黑穗病、玉米丝黑穗病等)一个生长季中只发生一次侵染;而且此类病害的病原物冬季都需以一定的方式休眠越冬。而非侵染性病害则没有以上特点。
植物病征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真菌、卵菌和细菌在病植物上生成其营养体和繁殖体,形成肉眼可见的结构,即病征。主要有以下类型。
1.霉状物/para>
病原真菌可在发病部位生成各种颜色的粉状物,如白粉、黄粉、黑粉、红粉等。白粉病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粉斑中可能出现黑色点状物,即病原菌的子囊壳。白锈属在病叶上生成扁平而稍隆起的孢子囊堆,有黏质感,破裂后也散出白色粉状物(孢子囊)。锈菌在病部产生的黄色、黄褐色粉状物(夏孢子、锈孢子),似铁锈,所引起的病害称为锈病。黑粉菌产生黑色粉状物(冬孢子),有些种类的孢子团外有包被或形成坚硬的菌瘿。
3.点状物、块状物
植物罹病部位可出现的微小点状物,借助放大镜,才能看得清楚。小黑点是病原真菌的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子囊壳或子座等。有的病害小黑点散生,有的则排列成线条状或轮纹状。
块状物突破病植物叶片表皮而外露,比点状物大而突起,形状多样,有块状、枕状、垫状、半球形、不规则形等,为子囊座或分生孢子座。多种子囊菌还形成黄色、红色等颜色鲜明的块状物,是其子座或假子座。
4.线状物、颗粒状物
有些病原真菌的菌丝集结成束,形成肉眼可辨的线状物,如禾草红丝病病原菌产生的毛发状红丝等。紫卷担菌引起紫纹羽病,该菌产生紫红色网络状菌丝束,覆盖在病株附近的地面上。有些真菌形成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大型颗粒状物,即菌核。产生菌核的真菌较多,例如核盘菌属、麦角菌属、绿核菌属、小核菌属、葡萄孢属、丝核菌属等。
5.真菌的大型子实体
罹病树木枝干上可生出大型伞状物、马蹄状物等,为高等担子菌的担子果。病草地上可有许多蘑菇圆圈状排列,俗称“蘑菇圈”或“仙人圈”。隔担菌属的担子果平伏在树皮上,很像贴上了膏药,引起的病害就叫“膏药病”。子囊菌中,盘菌目生成盘状、杯状、碗状子囊盘,炭角菌属生成大型黑色鹿角状子座。
6.细菌的菌脓
细菌的病斑,可泌出淡黄色或污白色的菌脓,称为“细菌溢脓”。菌脓干燥后成为近球形的颗粒或一层菌膜。细菌引起的维管束病害,由病茎横切面,或病块茎、病块根的切面都可以看到溢脓。因而菌脓是识别细菌病害的重要病征。
病害的症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因品种抗病性、菌系或天气条件不同可能有较大的变化。另外,还存在一病多症(同菌异症)或同症异病(异菌同症)现象,前者如同一病原菌在植物不同生育阶段,侵染不同器官,而表现多种症状,后者是指多种病原菌可能引起同一种植物的相同或相似症状。有些病毒侵入植物后,会有隐症现象,即不产生表观症状,但植物长势衰弱,产量下降,品质变劣。
南方植物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枯病、软腐病、青霉病、这些是各种植物都会得得。水稻的就有稻瘟病、斑叶病、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等等 害虫有蟋蟀、蝗虫、蚱蜢、蝉、叶蝉、各种金龟子、龙眼鸡、荔枝蝽、各种凤蝶、灰蝶,粉蝶、弄蝶 好多的,上面的只有分类到科,到种的话有跟多。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需要更具体详细的话可以问我植物病菌分类
植物病菌有传染性,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下面一起详细了解一下。1、真菌:一般为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有些在菌丝内有隔膜,把菌丝隔成多个细胞;不含叶绿体和叶绿素,多数具细胞壁。有些真菌为单细胞,无细胞壁。都为异养型,寄生(除少数外多为兼性寄生)或腐生。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孢囊孢子(有的具鞭毛,可游动,也称游动孢子)或分生孢子(从菌丝体上或菌丝体分化形成的分生孢子梗上产生的外生孢子),以后者较常见。
2、细菌:可分球菌、杆菌、螺旋菌等类型。有细胞壁,无叶绿素,异养,大多为腐生。一般都有着生部位不同和数目不等的鞭毛,有的还有芽孢和荚膜。观察和鉴别细菌多采用革兰氏染色法。植物病原细菌大多是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细菌以裂殖方式迅速繁殖,从植物的气孔、皮孔、蜜腺等自然孔口以及伤口侵入寄主。细菌病害主要见于高等被子植物,栽培植物上较多。
3、菌原体和类菌原体:无细胞壁,细胞外面只有单位膜结构的原生质膜。菌体呈不规则球状、丝状、螺旋状或不定形等多种形态。只有在成分复杂的特殊培养基内,多数还需供给外源胆固醇才能生长。类菌原体的形态、结构及对抗生素的反应与侵染人和动物的菌原体相同。其菌体至少在某一阶段呈螺旋形,大都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