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菟丝子的种子有休眠作用,所以一旦田地被菟丝子侵入后,会造成连续数年均遭菟丝子危害问题。另外,亦可在耕作前提早翻耕并灌水,以促使菟丝子在发芽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此时初生菟丝死亡,上部茎继续伸长,再次形成吸根,茎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吸根,再向四周不断扩大蔓延,严重时将整株寄主布满菟丝子,使受害植株生长不良,也有寄主因营养不良加上菟丝子缠绕引起全株死亡。
叶子是心形的,茎上长有气根的藤蔓植物,叫什么名字,有图吗
资料:
绿萝,天南星科麒麟叶属,大型常绿藤本,生长于热带地区,常攀援生长在雨林的岩石和树干上,其缠绕性强,气根发达,可以水培种植。叶柄长8-10厘米,两侧具鞘达顶部;鞘革质,宿存,下部每侧宽近1厘米,向上渐狭;下部叶片大,长5-10厘米,上部的长6-8厘米,纸质,宽卵形,短渐尖,基部心形,宽6.5厘米。成熟枝上叶柄粗壮,长30-40厘米,基部稍扩大,上部关节长2.5-3厘米、稍肥厚,腹面具宽槽。叶鞘长,叶片薄革质,翠绿色,通常(特别是叶面)有多数不规则的纯黄色斑块,全缘,不等侧的卵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深心形,长32-45厘米,宽24-36厘米,I级侧脉8-9对,稍粗,两面略隆起,与强劲的中肋成70°-80°锐角。原产印度尼西亚所罗门群岛的热带雨林。下面是绿萝的图片。
分析:
资料表明,叶子是心形的,茎上长有气根的藤蔓植物很可能是天南星科麒麟叶属植物绿萝。
藤蔓类白色植物五个瓣的图片有哪些
1.络石(拉丁学名:Trachelospermum jasminoides (Lindl.) Lem.,英文名ChinaStarjasmine,Confederate-Jasmine
,别称:石龙藤、耐冬(广群芳谱);白花藤(植物名实图考);络石藤(河南、江苏);万字茉莉(北京);软筋藤(广西);扒墙虎、石盘藤、过桥风、墙络藤
(华南、湖南、河南、江苏);藤络(湖南);骑墙虎、石邦藤(华南、湖南、江西、福建);?链;石鲮;悬石;云花;云英;云丹;云珠。
夹竹
桃科常绿木质藤本,茎赤褐色,幼枝被黄色柔毛长,有气生根。常攀缘在树木、岩石墙垣上生长;初夏5月开白色花,形如“万”字,芳香。络石原产中国山东、山
西、河南、江苏等地,络石喜半阴湿润的环境,耐旱也耐湿,对土壤要求不严,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最为适宜。在园林中多作地被。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症状与海柁果中毒相似
2.菟丝子 菟丝子花 [编辑本段]一为植物名 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
英文名:China Dodder
科名: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丝线状,橙黄色。无叶。花簇生,外有膜质苞片;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色,长为花弯2倍,顶端5裂,裂片常向外反曲;雄蕊5,花丝短,与花冠裂片互生;鳞片5,近长圆形。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2,往头头状。蒴果近球形,成熟时被花冠全部包围;种子淡褐色。花果期7—10月
一种藤蔓植物,成熟后会有蒲公英一般的种子飞出来
萝藦,多年生缠绕草本,有乳汁。产各地,生于山坡、田野或路旁;北自河北,南至福建都有分布。茎皮纤维可制人造棉;根入药,治跌打损伤、蛇咬;茎叶治小儿疳积;果实治劳伤,种子绒毛可以止血。 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有一种开着白色丝状花的藤蔓植物学名叫什么呀?
菟丝子 菟丝子花 [编辑本段]一为植物名 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
英文名:China Dodder
科名: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一年生寄生草本。茎丝线状,橙黄色。无叶。花簇生,外有膜质苞片;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色,长为花弯2倍,顶端5裂,裂片常向外反曲;雄蕊5,花丝短,与花冠裂片互生;鳞片5,近长圆形。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2,往头头状。蒴果近球形,成熟时被花冠全部包围;种子淡褐色。花果期7—10月。
产连云港、邱县、铜山、宝应、南京、吴江等地,生长在山坡路旁、河边,多寄生在豆科、菊科、蓼科等植物上;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各省。菟丝子有成片群居的特性,故在野外级易辨识。种子含脂肪油及淀粉;又可入药,为滋养性强壮收敛药,治阳痿,遗精,遗尿等症。
日本菟丝子
【学名】Cuscuta japonica
菟丝子属于旋花科,菟丝子属。英文名称dodder,中名别称豆寄生、无根草。一年生寄生草本,缺乏根与叶的构造。茎攀缘性,丝状且光滑,淡黄色,植株以吸器附着寄主生存。花多数,簇生成球状,具有极短的柄,花萼5裂,大约与花冠等长,花冠5裂,呈短钟型,约2公厘长,雄蕊5枚,花柱2枚,蒴果为球形,稍扁,种子形状变化较大,褐色。菟丝子对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似乎有所偏好,举凡住家的绿篱、路肩的护坡、到海边的灌木丛,都是菟丝子理想的寄生环境。菟丝子有成片群居的特性,故在野外级易辨识。菟丝子的寄主范围相当的广,多数草本双子叶(如豆科、黎科)及某些单子叶植物都可能成为菟丝子的寄生对象,因此在作物的栽培上,俨然为一种杂草; 但在药用上菟丝子也有相当的地位,它能治各种疮毒及肿毒,又能滋养强壮治黄疸,故亦为一种中医良药。当菟丝子侵害植物时,会长出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收寄主的养分,继续长出其它分枝。可见一株菟丝子可复盖住相当大面积的农作物或植物。而菟丝子的种子有休眠作用,所以一旦田地被菟丝子侵入后,会造成连续数年均遭菟丝子危害问题。关于菟丝子的防除,最便捷的方法为利用除草剂抑制菟丝子的生长或种子的发芽。可以防除菟丝子的化学药剂有:2,4.d(二,四地)、dazomet(迈隆)、dcpa(大克草)、dichlorbenil(二氯笨晴)、 diphenamid(大芬灭)、diquat(太刈)、dnoc(二硝基磷甲酚、floumeturon(可夺草)、pcp(五氯酚)、sodium arsenite (亚砷酸钠)、trifluralin(三福林)等。另外,亦可在耕作前提早翻耕并灌水,以促使菟丝子在发芽后找不到寄主而死亡。调整作物之耕作时期,再配合施用除草剂,可达良好的防除效果。
【分布】上海、杭州。
【危害对象】木槿、杜鹃花、蔷薇、六月雪、桂花、牡丹、珊瑚树、鸡爪槭、冬青、女贞等。
【危害症状】种子萌发时幼芽无色,丝状,附着在土粒上,另一端形成丝状的菟丝,在空中旋转,碰到寄主就缠绕其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细胞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此时初生菟丝死亡,上部茎继续伸长,再次形成吸根,茎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吸根,再向四周不断扩大蔓延,严重时将整株寄主布满菟丝子,使受害植株生长不良,也有寄主因营养不良加上菟丝子缠绕引起全株死亡。
【形态】 日本菟丝子无根、无叶或叶退化,茎较粗,略呈红色,缠绕生长,蔓延迅速,断茎形成吸根后可继续生长.花粉红色,果实为球状,每棵菟丝子产生5 000~6 000颗种子,种子小,光滑,在十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
【发生规律】在上海,菟丝子9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种子落入土中经休眠越冬,或到第二年2~3月至6月落入土壤,陆续发芽,遇寄主后缠绕危害,若无寄主,在适宜条件下,可独立生活达1个半月之久。寄主广泛,以木本植物为主,也可危害草本植物,蔓延迅速,危害幼苗,幼树和灌木,但不能危害老化的树皮,高大树木通过根际萌蘖小枝或依靠其他寄主作为桥梁向上蔓延。